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文化礼堂

        陶店村文化礼堂:百年古祠今胜昔 凝聚乡情焕新生

        2022年02月21日  来源:game365备用网址_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体育网页版在线登录官网文明网 

        清明诗词大会吸引村民积极参与(资料图)

        传统武术爱好者在礼堂内教授基本功(资料图)

        “传承墙”讲述了陶店的历史人文

        文化礼堂前厅

        文化礼堂二进后厅

        陶店文化礼堂外貌

          在廿三里街道东北边,距离街道办事处2.5公里处,有一座古村落。它的东北是祝公岩风景区和华溪森林公园。村庄四周林木茂密,环境优美。它,就是陶店村。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,这座古村正在焕发新的活力。矗立在村子中间的文化礼堂——何氏宗祠,沉默见证着村子的变迁。

        非遗文化源远流长

          历史是由人构筑而成的。因此,最珍贵的也莫过于那些人。捏面人、做糖画、唱道情,陶店村汇聚了一批民间手艺达人。

          村里的老人介绍,新中国成立前陶店村有裁缝手艺人40多个,其次还有众多泥水匠、木工、竹篾匠等。这些手艺人中有不少技艺相当精湛,在周围村落里都甚有名望。例如木工何守贤,屋架手艺甚为熟练;木工何少良,打制家具精致结实,远近闻名;裁缝何正铨,缝衣活干得又快又好,想请他缝制过年新衣都需要提早半年以上预定。

          如今,仍有何维进、何维思、何正刚、朱静芳等民间达人坚守传统,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。

          捏、搓、揉、掀,再用小竹刀灵巧地点、切、刻、划,塑成身、手、头面,不一会儿一个面人就诞生了。上个世纪,当game365备用网址_365bet亚洲官方网址_365体育网页版在线登录官网人开始走南闯北“鸡毛换糖”之时,何维进却选择了捏面人。这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,手艺人用面粉、糯米粉加上色彩、石蜡、蜂蜜等成分,制成各色柔软的面团,再由巧手制作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。“每次出摊都能吸引不少大人小孩的注意。”何维进表示。

          像何维进一样“不走寻常路”的,还有兄弟何维思。他从事糖画艺术已有三十多年。以糖稀为墨、以勺为笔,手腕翻飞间生动的造型便跃然纸上,可以描画华丽的凤凰、活泼的飞鸟、可爱的兔子等。“每当看到孩子们拿着糖画很想吃却又不舍得吃的样子,心里总是特别有成就感。”何维思说。

          一种民俗、一项技艺,历史就活了;一曲唱腔、一种精神,文化就活了。老底子的非遗文化如绵延不绝的血脉,在陶店村代代相传,生生不息。

        古老宗祠芳华再现

          走进陶店村,一幢幢古建筑映入眼帘。陶店村文化礼堂选址于村庄中心的何氏宗祠之中。这座古老的建筑是在乾隆五十四年(1789)由当时村中比较有名的大户何懋宰发起建造的,耗时4年完成,距今已220余年。建筑分前后两院,三进五开间左右厢,建筑面积641平方米。道光十二年(1832),何懋宰的子孙又对宗祠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,现存青石门楼就是道光年间的原物。

          相传,在古代有捐田产以为祠产的传统,一则可以借此抑制族中豪强以势压人,二则借此兴办公益,如办私塾、奖教育、恤孤寡。据村中老人介绍,村办私塾由来已久,就设于何氏祠堂内。民国时期的乡贤何菁幼时亦曾随教书的祖父在村中私塾启蒙。多年前,金华市第二中学也曾在此办学。所以说,这里不仅是陶店村文化的发源地,更是村民的精神殿堂。

          2014年,何氏宗祠被改造成文化礼堂,古祠堂焕发出新魅力。墙上新添村情村史简介、家族名人榜、学子榜、孝敬榜、好儿媳榜等,格外显眼;新设立的农家书屋、书画室、文化活动室等人气颇旺。村中的能人们更是主动参与文化礼堂的策划工作,并积极研究和收集整理当地村史村情、乡风民俗、崇德尚贤和美好家园等资料、图片。

          建成使用后的文化礼堂再现了“文化长河、静水流深”的意境。不论是启蒙礼、敬老礼、18岁成人礼,还是村干部庄严的就职礼,都在这里呈现。如今,文化礼堂使村民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。

        打造文化生活新阵地

          “我在鹅蛋上画了红旗、太阳、蓝天、鲜花,表示党旗如太阳一般抚慰着鲜花,鲜花在大地上茁壮成长。”去年5月5日是立夏,在陶店村文化礼堂,孩子们开展了立夏绘彩蛋主题活动。参与活动的孩子们挤满了礼堂,欢声笑语飘满了文化礼堂的每一个角落。

          过去,村民们都不太愿意参加文化礼堂的活动。“讲座太枯燥,人坐不住;文艺活动太单调,看的人少也没劲。”陶店村文化礼堂管理员表示。

          四五年前,青年委员吕英黔回到农村,给农村文化阵地的“冷锅”加了把火,他将传统文化的“热”与家校社相结合,开展二月二点朱砂、端午节包粽子、儿童节游园会、中秋音乐节等活动,将趣味性、教育性注入每一次文化礼堂活动中,让农村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、多样的兴趣活动,解决了文体活动缺主题、党建宣传缺载体的问题。

          经过两年的策划、运作,如今的陶店村文化礼堂,参与活动的人数从近十位,到场场爆满。村民们也从对活动内容、意义的质疑,变成主动上门寻求举办活动。“去年的中秋节令我特别感动。因为当我在村民微信群里提出举办中秋音乐会的设想时,大家在积极响应之余,还纷纷给我提出意见,有的村民建议孩子们穿传统服饰参与活动,有的村民建议采购一些传统美食增加趣味,还有的村民直接报名要为活动出一份力。众人拾柴火焰高,最终,中秋音乐会在群策群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。”回忆起中秋音乐会的盛况,吕英黔依旧有些激动。

          “文化礼堂历经风雨,成为社会时代潮流的记录者。我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它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,而是以‘精神家园’为主题的陶店特色、传统文化展示平台,凝聚起全村人民的归属感、荣誉感和幸福感。”吕英黔表示,“我们会继续举办好每一场文化礼堂活动,通过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,将新时代的文化工作和传统的风俗人情进行宣传,将它们传递给更多的农村百姓。”(谭祉潇)

        责任编辑:吴 潮明